<p id="t8hv3"><strong id="t8hv3"><xmp id="t8hv3"></xmp></strong></p>
    <acronym id="t8hv3"></acronym>

  1. <p id="t8hv3"></p>
    <bdo id="t8hv3"><span id="t8hv3"><ol id="t8hv3"></ol></span></bdo>
  2. 首頁 > 國際 > 正文

    德國巨額能源補貼咋惹了眾怒

    來源:光明日報2022-10-08 07:51:00

    收藏 打印

    【記者連線】

    為了應對當前的能源危機,德國“能源業務員”朔爾茨總理這些天一直在歐洲各國訪問。德國媒體認為,朔爾茨可能會在一些地方感覺到一種特殊的,只有德國人才能夠感受到的孤獨感。每當德國“過于關注自己”時,就會受到這樣的“待遇”。

    德國媒體為什么會這么說呢?

    德國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也是受能源危機影響最大的國家。盡管政府用了很多招數,但都不見效,德國居民能源價格和工業能源價格雙雙飆升,產業向外轉移,朝野怨聲載道。于是,德國政府最近宣布將提供2000億歐元的能源補貼,其中1000多億歐元用于家庭和企業,主要是補貼電費和天然氣費,其余用來補貼能源公司。此舉讓陷入困境的德國天然氣用戶和供應商松了一口氣,但在歐盟內部卻炸了鍋,甚至激起眾怒。

    自俄羅斯停止向歐盟輸送天然氣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夏天時幾乎上漲到每兆瓦時350歐元。即使當前價格有所下降,但也是危機前的數倍水平。為應對天然氣價格上漲,歐盟各國均為企業和民眾提供補貼,對此并沒有相互指責。但問題是,德國新的補貼措施太“土豪”了。許多歐盟成員國無法像德國那樣為自己國家的用戶建立如此昂貴的“防護網”,而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歐盟的“團結互助”上。

    對德國首先發難的是法國和意大利,歐盟也表達出了不快。歐盟國家公開抱怨的理由是德國此舉存在扭曲競爭的風險。一些財力不足的國家認為,德國倚仗財大氣粗放狠招,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溢出效應,導致德國企業對其他國家企業具有不公平的優勢。為了打消他國的疑慮,朔爾茨一再強調,2000億歐元的投入將持續很多年,并將該措施稱為“雙繁榮”,但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和歐盟委員會官員依舊不屑地認為,其他國家在努力通過具體措施克服當前的能源困難,但德國靠的僅僅是“砸錢”。

    歐洲央行前行長、即將離任的意大利總理德拉吉罕見地站出來譴責德國,他說:“我們不能根據自己的財政回旋余地來搞小圈子,我們需要團結一致。”意大利兄弟黨聯合創始人克洛賽托在推特上表示,德國“不協調、不分享、不溝通,從根本上威脅到了歐盟的生存”。法國財政部長指出:“我們必須保證歐元區成員國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如果沒有協商,沒有團結,沒有對商業的針對性支持,不尊重公平的競爭環境,那么歐元區就可能分裂。”

    拿本國的錢補貼自己的國家也不行?在單一市場的歐盟真的不一定行得通。此間專家表示,最好的辦法是實行統一的補助措施,以避免破壞單一市場。但誰都知道,要想推出一個27國都能接受的救助措施,實在是太難了。

    這是歐盟在應對能源危機問題上已經分裂的一個縮影。

    日前,15個歐盟國家以不同尋常的方式給歐委會寫信,要求為歐洲天然氣購買設定價格上限,認為歐盟凝聚在一起的購買力將或多或少地影響全球天然氣的供應價格,稱實行“價格上限”是降低通脹壓力和限制能源暴利的“唯一措施”。但是,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對此表示懷疑,擔心實行“價格上限”會阻止潛在供應商向歐盟供氣。德國聯邦經濟部長哈貝克說,歐盟國家可以建立共同采購能源平臺,以便在市場上發揮歐盟的集體力量,但他堅決反對實行“價格上限”。

    這封寄給歐盟能源專員西姆森的信,由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法國、希臘、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耳他、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和西班牙共同簽署,歐盟輪值主席捷克不想危及自己作為調解人的角色,因此沒有簽署。未來,瑞典、愛爾蘭和塞浦路斯也許會參與其中,但這肯定不足以推動實現“價格上限”,無法動搖德國所代表的立場。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5日在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上給“價格上限”方案大大打了折扣,即在制定新的歐洲天然氣參考價格之前,或許只能暫時引入天然氣“價格上限”。而且“價格上限”也應是靈活的,以免嚇跑天然氣賣家。她還強調,要加強歐洲買家之間的合作,防止歐盟成員國在國際天然氣市場上互相競價,自相殘殺。

    在輿論看來,歐盟成員國分歧太大,顯然難以就這兩種方案哪種占優達成共識,過多的爭吵甚至會在歐盟國家之間留下深刻創傷。盡管表面上這只關乎天然氣價格,但有人已經將其提升到關乎理性、民主、公平和正義的高度。

    在此背景下,歐盟國家對德國的我行我素怨言頗多。有人指責德國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常常傲慢地忘記了其他歐盟國家也同樣在遭受極端天然氣價格的影響。專家認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德國不愿意為歐盟的團結付出更多的代價。如果歐盟內部能夠統一補貼,這對于歐盟整體是有好處的,共同分攤將會大大降低歐盟在能源危機中的窘境。但對于德國來說,這就不是好消息了。統一的補貼意味著德國需要拿出額外的錢來補貼其他國家。而且,如果各國各自補貼的話,德國能源公司和消費者將會獲得更大的利益,并在歐盟內部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對于相關國家提出的天然氣“價格上限”方案,德國萬萬不會同意。如果歐盟報價過低,天然氣供應商就會把大量天然氣供應從歐盟挪走,最缺氣的德國則買不到天然氣。俄烏沖突前,俄羅斯提供了歐盟40%的天然氣,挪威提供20%。挪威是全球第9大天然氣生產國,自危機開始以來開足馬力生產,已為歐盟提供了25%的天然氣,成為歐盟最重要的天然氣供應商。如果歐盟實行“價格上限”措施,即使挪威這樣的與歐盟“志同道合、價值觀相同”的國家,也決不會不計價格向歐盟供氣。而如果歐盟采購價高于批發價,那么天然氣采購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差額就需要歐盟國家分攤,德國顯然將在其中承擔不成比例的大頭。

     

    文章關鍵詞:歐盟,德國,天然氣,&ldquo,國家 責編:林瑤

    熱點推薦

    更多>

    熱點視頻

    更多>
    欧美老妇乱人伦视频在线_国产打屁股在线调教97_国产厨房乱子伦午夜视频_欧美一本大道香蕉综
    <p id="t8hv3"><strong id="t8hv3"><xmp id="t8hv3"></xmp></strong></p>
      <acronym id="t8hv3"></acronym>

    1. <p id="t8hv3"></p>
      <bdo id="t8hv3"><span id="t8hv3"><ol id="t8hv3"></ol></span></bdo>